“十三五”是国内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时期,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发展物流园区网络经济,努力实现发展模式由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高,对于加快物流园区产业形态创新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一、努力提高物流园区资源效率
国内物流园区在发展中形成新型业态。经过近20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国内单体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各地物流园区在发展中累积了土地、仓储及设施设备等物质资源,并在实践中锻炼造就了一大批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人力资源队伍。尽管许多单体物流园区还需要继续提升完善,但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的一种新型业态已经普遍形成。随着国家各项物流园区标准的逐步建立,特别是以评选全国示范物流园区为标志,国内物流园区走过了以创建物流新型业态为主要特征的初期发展阶段。
资源效率低成为物流园区业态的突出短板。物流园区作为物流基础设施,随着数量规模的快速增长,为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物流园区产业形态不够完善,特别是点状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不衔接不配套,物流要素资源在园区融合度低等问题,明显制约了物流园区资源效率发挥。单体运作模式导致大多数园区的业务经营规模偏小,园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部分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出现土地和设施设备等资源闲置,许多园区企业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园区功能的完善和提高。
积极营造物流园区集约发展新格局。在“十三五”时期,努力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类物流园区的资源集聚效应,既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资源效率的客观要求,也是物流园区产业形态升级的必然趋势。在现有数量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推动物流园区之间以及与上下游产业组织之间的合作创新,尽快形成以物流要素资源互联互通为主要特征的物流园区网络经济,活化园区存量资源,优化园区增量配置,将成为新时期完善和提升物流园区产业形态的主要任务。
二、互联互通是物流园区网络经济的基础
物流园区网络经济是分享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其本质含义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物流园区之间以及与上下游产业组织之间分享服务和资源,通过网络化运营实现物流园区资源效率最大化,促进提升物流园区产业形态的商业价值。积极实现物流园区要素资源的互联互通,是尽快形成并发挥物流园区网络经济优势的基础。
(一)物流园区与国家战略物流通道互联互通。十八大以来国家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部署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经济发展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之相适应,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区域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与国家战略物流通道互联互通。物流园区在为城市经济配套服务的同时,要更多考虑与国家纵向横向经济轴带物流通道体系的建设相衔接,实现物流园区与战略物流通道基础设施的有机串接,成为国家和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物流园区与综合运输体系互联互通。“十三五”时期国家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建立经济、安全、高效、节能综合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强化与多种运输方式的关联度,努力成为多式联运的网络化物流基础设施群。例如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距长、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势,但铁路货运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明显受到自身仓储、货场规模和市场经营能力不足的制约,通过物流园区与铁路企业的互联互通,共享物流园区仓储和设施设备等资源,共同开拓铁路货运市场。各类物流园区应当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主动加强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办多式联运业务,依托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物流园区综合服务水平。
(三)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区域经济是有别于行政区划的综合性经济发展地理概念,强调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通过互联互通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物流园区的规划、组织形式和业务功能发挥等方面,改变以往按照行政区划为界的点状布局模式,超越行政区划配置园区业务资源,围绕中心城市建立城际之间的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功能网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高效物流服务。
(四)物流园区与不同园区主体互联互通。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基础设施,如同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一样,要努力实现园区功能业务的网络化资源整合。就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体物流园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园区业务功能的“大而全”。积极推进物流园区跨地区、跨行业合作,建立园区互联、规则共建、信息互通、信用互认、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作机制,有利于形成大中小物流园区的专业化协作体系,促进园区业务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园区业务的一体化和规模化水平。在物流园区网络经济中,即使单体物流园区规模不大功能单一,也可以找到发挥资源集聚效应的用武之地。
(五)物流园区与各类产业组织互联互通。物流园区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只有注重与产业组织的互联互通,才能更好地发挥园区资源潜力。物流园区是各种物流业务的集合体,要从自身区位优势和业务特点出发,推进与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组织以及社会服务组织的互动融合,积极承接产业组织的物流外包服务,促进园区业务向上下游延伸。以工业供应链一体化为例,智能物流与智能生产有效对接的技术路线,在很大程度上要求仓储、运输、装卸等物流业务实现单元模块信息化,通过网络连接嵌入到智能生产系统,实现各项物流服务业务与生产制造系统的端对端集成。物流园区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组织的互联互通,有利于集中形成为智能生产服务的标准化物流模块结构,为供应链一体化提供智能物流服务。
(六)物流园区与国际物流体系互联互通。由于过去我国内外贸运输体系长期分割,许多物流园区不了解不熟悉外贸运输规则,难以融入国际物流体系。在新的发展时期,物流园区要围绕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的普遍服务功能,把具备国际化物流服务能力作为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办国际物流业务,努力成为内外贸运输的重要节点。大型物流园区要发挥引领作用,形成具有海向、陆向双向辐射能力的重要物流枢纽。有条件的物流园区,要密切与口岸查验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跨区域通关协作,积极发展国际集装箱内陆场站业务,搭建跨国多式联运直达通道,为区域经济的产品和产业“走出去”提供物流凯发代理的服务支持。
三、推进物流园区网络经济的路径方法
发展物流园区网络经济要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用网络经济新动力促进开拓物流园区发展新空间。
把握工作导向。一是以国家和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为基础,制订物流园区网络经济发展专项规划,逐步形成物流园区网络化布局结构,实现物流园区以及与上下游产业物流要素资源的有效串接集成。二是突出网络经济对物流园区综合服务的组织能力,采用多样化信息连通方式,发挥合作创新和资源集聚效应,实现区域性物流园区业务一体化、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三是以网络经济为基础推进物流园区产业形态升级,逐步形成以物流园区为核心、不同经济主体互联互通的各类物流园区产业集群。
探索载体模式。发展物流园区网络经济是产业形态的再创新,要充分发挥园区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一是优势物流园区可以通过互联网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建立覆盖地区乃至全国的互联互通业务网络,形成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园区集团。二是区域性“龙头”物流园区可以按照园区功能细分业务市场,依托互联网形成若干专业化服务实体组织。三是就大多数物流园区而言,可以从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物流园区协作联盟入手,在保持园区经营独立性的同时,避开资本整合的复杂性,发挥各自园区的区位资源优势,形成大中小物流园区合作发展的良好态势。
做好基础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促进电子商务在园区落地,逐步实现物流园区之间以及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网络互通。二是加快推进物流园区标准化工作,逐步实现物流园区的设施、装备和业务运营执行统一标准。三是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功能业务市场化合作,互相开放设施设备等园区资源,以优惠条件支持互设业务机构,以园区业务的规模效应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四是加快推进物流园区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园区企业信用互认,共同建立并完善入园客户的诚信评价体系。五是加快推进与国内外物流园区的交流合作,面向“两个市场”开拓物流业务渠道。六是有关方面要积极制订鼓励发展物流园区网络经济的支持政策,共同推进物流园区产业形态在“十三五”时期形成集约化发展新格局。